close

  編輯部:
  “臨近年底,各類文博會終於收場和消停了。”一些文化部門和文化企業的人士紛紛向記者反映文博會太多了,熱鬧之後,文博會該整合資源、提高效率、轉型升級了。
  文博會有多少?恐怕很難統計。雖然國家級的文博會不算多,但各地的文博會就多了,不僅省會城市有,三四線城市也有,比如佛山文博會、淮海經濟區(徐州)文博會、德州文博會、連雲港文博會。一些地方性的專門文博會更是數不勝數,酒文化博覽會、婚慶文化博覽會等,名目繁多。
  從如此眾多的文博會中可以看出各地發展文化產業的熱情,希望搭建交流和交易的平臺,加強政、產、學、商的聯繫,促進各地的文化資源交流,傳遞信息、啟發創意、開拓商機,刺激資金、技術、人才和管理等文化產業要素的流動。
  不可否認,一些文博會使當地政府和群眾更加瞭解文化的價值,接受了文化產業這個新生事物。但在文博會的快速“成長”中,也有不少“煩惱”。
  一些文博會水平低、同質化現象嚴重,定位不清楚,內容千篇一律,大多成為小商品的“大賣場”,缺乏文化內容和產業導向。同時,文博會大多由地方政府主辦,一些文博會成了形象展示的“政績工程”,忽視了促進產業發展的功能。因此,不少文博會虎頭蛇尾,開幕紅紅火火、熱熱鬧鬧,隨後就冷冷清清,草草收場,最後靠一個“註水”的“意向簽約”金額來自我炫耀。
  在文化產業大發展中,文博會這樣的綜合平臺是需要的。可以肯定的是,大浪淘沙,優勝劣汰,大大小小的各類文博會將接受觀眾的評判和市場的檢驗,尤其是在落實中央“八項規定”、地方政府轉變職能的大背景下,靠地方政府支撐的“自娛自樂”式文博會很可能消失或“縮水”。只有那些根據文化企業和文化市場需要及時轉型升級,形成社會影響力和市場號召力的文博會才能生存下來。
  縱觀中國(上海)國際動漫游戲博覽會、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等國內比較成功的博覽會,以及紐倫堡玩具展、杜塞爾多夫印刷包裝展等國外知名展會,無不是在市場化和專業化上下功夫,形成了品牌和規模,最終成為行業的“風向標”。
  由此可見,問題不是辦不辦文博會,是怎樣辦文博會。用行政力量決定文博會的去留不現實,要通過市場的力量去整合文博會資源。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,信息傳輸快、海量信息多,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瞭解相關的行業和產業情況,文博會就更要加強創意策劃和組織管理,發揮面對面溝通的優勢,讓文化企業唱主角。
  我們期待,專業化、規模化的文博會脫穎而出,那些被地方政府“斷奶”的文博會,應儘早轉型升級,真正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助推器。
  本報記者 張玉玲
  2013年11月29日
     (原標題:文博會該轉型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u87wuczg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